资讯动态
山东水土保持学会组织赴新疆学习培训
发布日期:2023-09-11 浏览次数:69
9月11日至16日,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山东水土保持学会组织党员和会员代表20余人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开展学习培训。培训期间,学员观摩了柯柯牙绿化工程、水利部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二团风蚀观测站、中科院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阿拉尔现代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现场,在柯柯牙纪念馆、屯垦纪念馆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并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土保持学会、兵团第一师水利局、塔里木大学等单位机构的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
阿克苏地区地处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生态环境脆弱,属重点风沙策源地,是抗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最前线。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实施了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不仅在荒滩戈壁上建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4公里,集生态林、经济林、防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而且形成了“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学员们观摩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帕克勒克小流域、托木尔风蚀雅丹和岩盐喀斯特地貌等现场,参观了柯柯牙纪念馆。学员们认真学习了荒漠之殇、创业之艰、奋进之旅、胜利之果、未来之路等展馆篇章,深刻领会到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让荒漠变绿洲的柯柯牙精神,实地了解阿克苏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创造出的生态奇迹,特别感慨于十八大以来沙区重点发展中药材、经济林果、“海水”养殖、沙漠旅游等特色产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一系列生动案例,深受教育触动。
发源于昆仑山的和田河、叶尔羌河和发源于天山的阿克苏河三条大河交汇形成了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被誉为阿克苏地区的“生命之河”“母亲之河”。位于南疆中心的阿拉尔市,是三河交汇的源头。这里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万古荒原,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奉命进驻屯垦戍边。经广大军垦战士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开垦良田120万余亩,兴建了10个农牧团场,创造了人进沙退、人造绿洲的旷世奇迹,被誉为“塞外江南”。学员们来到屯垦纪念馆,学习了这支曾经番号为三五九旅的英雄部队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在“无缰野马”塔里木河两岸的不毛之地上搭棚垒灶、风餐露宿、挖渠修路、开荒造田,掀开了南疆屯垦光辉历史的英雄伟绩。学员们瞻仰了贺龙元帅和王震将军塑像、英雄墙,参观了爬犁、抬把子、坎土曼等垦荒工具和历史照片,聆听了军垦官兵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感受了兵团精神的强大力量。学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纷纷表示要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脚踏实地干工作,求真务实做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担当与使命。
塔里木大学被称为“沙漠学府”,伴随新中国屯垦戍边伟大事业而生,应西部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而兴,于1958年10月创办,原名“塔里木河农业大学”。1960年改称“塔里木农垦大学”,2004年更名为“塔里木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土保持学会副会长、塔里木大学园林与林学学院党委书记蒋学玮带领学员们参观了学校校园、校史馆,详细介绍了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发展现状、发展思路等。在座谈会上,来自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学员代表纷纷发言,就双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及人才合作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融洽的交流。
在兵团第一师水利局负责同志的带领下,学员们现场观摩了第一师十二团风蚀观测站、中科院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详细了解各站点发展历程、功能定位、科研产出、突出成果等,参观了风蚀监测设备、水位自动补偿式大型蒸渗仪群、气象观测场、土壤碳通量与能量平衡观测场等试验现场,并就科研项目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学员们纷纷表示,深刻学习领会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听取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定扛牢对口援疆重大政治责任,加强双方科技类社团紧密合作,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本次培训既开阔了视野和思路,提升了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和党性洗礼,今后要继续学习和弘扬柯柯牙精神、军垦精神和兵团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不断奋斗。